汽车生活>正文

充电争夺战 十一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调查

来源:汽车一线     作者:宛诺     发布时间:2023-10-11

图片作者: 本报记者   张雅慧

  中秋节连着国庆节,今年的假期有些长,自驾出游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也意味着它们正逐渐代替燃油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伙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假期你的车能抢到充电桩吗?

   服务区“抢桩大战”依旧

  毫无疑问,高速公路服务区依旧是绕不开的充电争夺的重灾区。

  9月29日,长假第一天22时左右,河北沧州海兴区服务区依旧人头攒动,仅有的6根充电桩前,停着十几辆车。除了正在充电的车辆,还有不少车在排队等待:有人端着泡面边吃边等,有人三三两两地聚着聊天……已经入秋的夜晚开始有了丝丝凉意,可是这里只有一片热闹,丝毫感觉不到深夜的寂寥。

  “我们从北京开往山东,刚好经过这个服务区打算充个电。”特斯拉车主韩先生正在排队等待中,他前面有一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正在充电,“出发前我想到了充电桩会很紧张,但现场情况还是有些超出我的想象,这么晚了服务区还有这么多人充电,甚至还有一些插混车辆。”

  前不久,广州某个充电站禁止插电混动及增程式汽车充电,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也让人们开始重视插电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抢桩大战”。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都让这些插电混动汽车‘霸占’了,它们成了这里的主力军,让我们这些纯电动车主该如何是好?”韩先生言语中透露出些许不满。近两年,路上的插电混动车辆多了起来,由于这些车型的电池越做越大,选择充电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本就紧张的充电桩资源,纯电动汽车越来越难抢到充电桩,由此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

  林先生的比亚迪汉DM-i刚刚充完电,准备离开,面对记者的问题,林先生觉得很无辜,插电混动车辆本来就支持充电和加油两种补能方式,何况这部分溢价成本在买车时就已经由个人完全承担,那么自己充电合情合理。如今油价高企,充电终究还是便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充电还是第一选择。但他也表示,自己通常只有在时间充裕或者有空桩的时候才会去充。“有时候看到纯电动汽车排队,我可能充到80%左右就会离开,大家互相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林先生说。

  理想车主小梁表示,“油电混合”对插混车辆来说有一定必要性,“低电量的时候汽车电机蜂鸣声会比较大,驾乘感受非常不好,所以我们基本全程都用混动模式驾驶,这就导致有时候不得不去与纯电动汽车抢充电桩。”小梁说。

  如今在高速路充电的队伍中,插混车辆正在成为新的成员。记者发现,在走访的多个充电桩场站中,每一处都有插混、增程式车辆在充电,其中以比亚迪为主,还有问界、理想等品牌车型。

   潮汐效应打破充电平衡

  “本以为下了高速路就好了,没想到回到家,充电也有各种难题,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刚刚发现充电站没有空位的比亚迪元Plus DM-i车主尤先生打开地图,准备寻找下一个充电站。但他并不走运,家附近的充电站在十一期间普遍高负荷运行,随到随充基本只能是奢求。

  据了解,山东东营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广泛建设基础设施,如今全市共计400余根充电桩,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如今三四线城市的充电桩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人群车流出现潮汐效应时,充电基础设施往往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我们一家从上海自驾到山东,开了近10个小时,因为服务区充电桩紧张,这一路全靠加油。下了高速,还是想给车充点儿电。”尤先生说。高速服务区的充电难固然是沉疴难医,但对尤先生而言,即使城区的充电桩富余许多,但寻找合适的充电桩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住的小区有充电桩,但是因为建设很早,桩太老了,电压不足,充起来非常慢,没办法,我只好出来看看。”今天本该是尤先生一家返回上海的日子,但为了找到合适的充电桩,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满满当当的停车场中,像尤先生的车那样挂外地牌照的车辆不在少数。例如在一个小区内部停车场内记者观察到,12根充电桩都在充电,充电车辆中不乏京牌和粤牌的汽车。来自青岛的李均和他的问界M7正在等待中,他向记者表示:“买车的时候我在家安装了一个私人充电桩,平时很少在外面充电,这次是回来走亲戚,才在外面找充电桩,没想到这么难。”

  小长假的潮汐效应逐渐显现,由于大城市新能源汽车用户批量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自驾出行带来的车辆和补能需求的迁移打破了当地原本的充电平衡,异地补能成为新难题。相较于自驾旅行,省亲由于停留时间更久、需求更密集,所产生的充电问题更为严重。

  充电平衡被打破,使原本有电可充的消费者一下变得无桩可用。由于长假叠加旅游和省亲,这种情况往往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在另一处充电站中,家就在当地的王石磊对记者抱怨道:“这个充电站离我家很近,就隔一条马路,价格也便宜,所以我自己没有安装充电桩,平时都来这里充电。但最近假期来这里充电的人明显比以往多了,导致我经常充不上电,尤其是一些插混车辆也在充电,更加剧了充电桩的紧张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自不同城市的车辆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距离较远的城市以及外省车辆,基本都是插混车型。“可能因为混动车型的长途焦虑更小,所以也就跑得更远。”李均表示。

  但由此就认为插混车辆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充电资源产生了冲击,不少插混车主不服气,直言这并不是当下充电紧张的主要原因:“也许混动、增程车辆对充电桩的使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紧张。但从整个宏观布局来看,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充电桩基础设施不健全,分布不均匀。”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插电和增程式汽车可以不用充电,但是它们充电也无可厚非。当前很多插电和增程式汽车都配置了快充口,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快充需求。提高快充速度,增加快充桩的使用效率,是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发展方向。

   充电何时不再是难题

  返京途中,记者在服务区遇到了正在充电的问界车主桑虞,他表示,自己平时跑长途上高速前都会提前加满油、充满电,高速大部分时间不充电,今天看到服务区人比较少,有充电桩空着,才趁着休息充了电。“这对纯电动车主确实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我们插混车主的责任,增加可用充电桩的数量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20.8万台,同比增长67%。虽然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可用的优质充电桩却远达不到需求,对于需求量巨大的高速服务区、农村等地区,新桩建设仍受到诸多限制。据了解,现在想要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大面积建充电(站)桩,要么是重新改造服务区,要么就是直接规划新建充电站,成本高,而且还涉及多部门和高速公路属地、运营方的多方合作,牵扯到的手续也很多,资金需求大,新桩建设难以开展。

  与高速服务区充电紧张类似,长假期间,商场、餐馆等地的充电问题也不容小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规模较大的餐饮场所或商场,配备充电设施似乎已经成为基础需求,但仔细了解之后却发现,这些场所的充电桩也存在不同的局限性。一方面,这些地方的充电桩几乎全是快充桩,价格普遍偏高;另一方面,充电桩几乎都是新势力品牌,甚至是品牌车辆专用车位。在东营万达商场地下一层,记者看到有小鹏超级充电站、理想汽车专用充电位、极氪能源充电站三家充电站,全部都是快充。而公共充电桩很少见,也几乎都是有车充电的状态。

  记者偶遇下来挪车的车主王先生,他和家人在楼上的商场里吃饭,中途收到车辆充满电的提示,“快充好是好,就是这个时间太尴尬,一顿饭还没吃完就充满了,现在挪车商场已经没有空位;不挪车万一别人要充电,我占着位置也不好。我建议除了快充,商场也应适当配备几个慢充桩,可以让我们更合理地规划时间。”

  该商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消费者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并不一样。有的消费者在商场时间长,往往喜欢慢充桩,停车充电同时解决,有的消费者则喜欢快充桩,他们来商场往往“速战速决”。面对这种迥然不同的需求,商场也很头疼,快慢充桩的比例问题和大量投入建设后工作日的闲置问题,都在困扰商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记者还发现,用户对于充电时间的选择也成为越来越关键的考量,曾经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而采取的波谷错峰充电,如今却成了新的痛点。据观察,山东东营市大部分充电桩11时至14时是一天中最便宜的时候,价格大约在0.7元/度,其次是10时至11时这一时间段,最贵的时间段是17时到19时,差价为0.95元,接近1元。所以记者在中午这一时间段走访时,发现充电桩短缺情况尤为严重。各城市波峰波谷时间段有所不同,北京地区的波谷时间为23时至次日清晨7时,比波峰便宜0.6元左右,不少北京车主总结了充电经验,在深夜或者凌晨出门,趁着车辆最少的时候充电。

  尽管利用闲时充电节省了一定费用,但这毕竟改变了消费者的用车习惯,对新能源汽车的口碑造成不良影响。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充电难也与波峰电价息息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施,充电桩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定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未来,除了对充电桩侧的大力推广,还应考虑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再到双向充电车网的互动普及。当电动汽车停止运行时,通过双向充电桩与电网联接,能源互联网调控,可以实现低谷充电高峰放电。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充电桩建设要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总量规模、结构功能、建设空间等方面留有裕度,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电需求。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看来,“除了超前规划,更重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现在建设新的充电场站,要更加针对用户的出行需求,针对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进行有计划的建设。”本报记者 张雅慧

头条新闻